首页 > 诗文 > 司马光的诗 > 破瓮救友

破瓮救友

[宋代]:司马光

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书不释手,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写人 

破瓮救友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人一样庄重。听人讲《左氏春秋》,特别喜欢,了解其大意后回来以后讲给家人听。从那以后,他对《左氏春秋》喜欢得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注释

光生七岁:司马光长到七岁。光,即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人。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资治通鉴》等书。

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

《左氏春秋》:又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编撰的一部史书。

大旨:大意,主要意思。

自:是自此,从此。

释:放下。

瓮(weng):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

弃去:逃走。

迸:涌出。

退:回家。

了:了解。

于:在。

闻:听、听到。“闻”在文言文中主要有6种意思①听,听到 如本文中的“闻讲《左氏春秋》”。②听说,知道③报告上级④用鼻子嗅。⑥声望,威望。如《伤仲永》中的“不能称前时之闻。

破:打开,打破。

司马光简介

唐代·司马光的简介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共有诗(884篇)

猜你喜欢

折桂新亭

宋代钱闻诗

面对三江背五峰,一亭屹屹睨其中。

蓬莱弱水眼前是,不必思航大海东。

鹧鸪天 佳人

两汉佚名

全似丹青揾染成。更将何物斗轻盈。雪因舞态羞频下,云为歌声不忍行。

螺髻小,凤鞋轻。天边斗柄又斜横。水晶庭柱琉璃帐,客去同谁看月明。

林浴元民部邀游虎丘夜半方回

明代郭之奇

龙门通世好,虎刹获新观。会晤缘非偶,登临足未艰。

层峰随野眺,曲涧恣幽盘。风入陵通气,日归寺隐峦。

和育王十二题·明月台

李覯

月色固无改,台基亦不坏。

嗟哉翫月人,古来谁更在。

留通商馆数日

宋代邓深

商馆非闲地,闲人偶在旁。

无端声利役,有许去来忙。

贺新郎 中秋伏枕承蘧庵先生有月饼果物之惠病起赋谢

清代陈维崧

今夜清辉漾。想月殿、菱花出匣,一轮初上。万户千门连碧海,处处钩帘倚幌。

只少我、一人凝望。多谢东邻遗粔籹,恰分明、掬取团圆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