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送张颉仲举归武陵
[宋代]:王令
山环环兮相围,溪乱乱兮涟漪。
花漫漫兮不极,路缭缭兮安之。
弃舟步岸兮欲进复疑,山平阜断兮忽得平原巨泽,
莽不知其东西。桑麻言言兮田野孔治,
风回地近兮将亦闻乎犬鸡。信有居者兮,
盍亦往而从之。语何为乎独秦,
服何为乎异时。见何惊兮遌错,
貌何野而栖迟。问何迂兮古昔,
听何感而喑噫。秦崩晋代兮河覆山移,
天颠地陷兮何有不知。上无君兮孰主,
下无令兮孰随。身群居而孰法,
子娶嫁而孰媒。既弃此而不用,
何久保而弗离。岂畏伏於乱世兮,
犹鱼潜而鸟栖。宁知君之为扰兮,
不知上之可依。岂惩薄而过厚兮,
遂笃信而忘欺。将久习以成俗兮,
亦耳目之无知。眷叙言之绸缪,
与欢意之依稀。及情终而礼阕,
忽回肠而念归。更酸频而惨頞,
叹异世之从容。惜暂遇之偶然,
嗟之离而莫同。舟招招而去岸,
帆冉冉以行风。豁山霭之披袪,
赫晓日之曈曨。惊回舟而返盼,
忽迳断而溪穷。目恍惚兮图画,
心輈张兮梦中。何一人之独悟,
遂万世之迷踪。惟天地之茫茫兮,
故神怪之或容。惟昔王之制治兮,
恶魑魅之人逢。逮後世之陵夷兮,
固人鬼之争雄。抑武陵之丽秀兮,
故水复而山重。及岸悬而磴绝,
人迹之不到兮,反疑与夫仙通。
君生其地兮,宜神气之所锺。
观颜面之峭峭兮,其秀犹有山水之余风。
悯斯民之无知兮,久鬼覆而仙蒙。
愿穷探兮远览,究非是之所从。
因高言而大唱,一洗世之昏聋。
山環環兮相圍,溪亂亂兮漣漪。
花漫漫兮不極,路缭缭兮安之。
棄舟步岸兮欲進複疑,山平阜斷兮忽得平原巨澤,
莽不知其東西。桑麻言言兮田野孔治,
風回地近兮将亦聞乎犬雞。信有居者兮,
盍亦往而從之。語何為乎獨秦,
服何為乎異時。見何驚兮遌錯,
貌何野而栖遲。問何迂兮古昔,
聽何感而喑噫。秦崩晉代兮河覆山移,
天颠地陷兮何有不知。上無君兮孰主,
下無令兮孰随。身群居而孰法,
子娶嫁而孰媒。既棄此而不用,
何久保而弗離。豈畏伏於亂世兮,
猶魚潛而鳥栖。甯知君之為擾兮,
不知上之可依。豈懲薄而過厚兮,
遂笃信而忘欺。将久習以成俗兮,
亦耳目之無知。眷叙言之綢缪,
與歡意之依稀。及情終而禮阕,
忽回腸而念歸。更酸頻而慘頞,
歎異世之從容。惜暫遇之偶然,
嗟之離而莫同。舟招招而去岸,
帆冉冉以行風。豁山霭之披袪,
赫曉日之曈曨。驚回舟而返盼,
忽迳斷而溪窮。目恍惚兮圖畫,
心輈張兮夢中。何一人之獨悟,
遂萬世之迷蹤。惟天地之茫茫兮,
故神怪之或容。惟昔王之制治兮,
惡魑魅之人逢。逮後世之陵夷兮,
固人鬼之争雄。抑武陵之麗秀兮,
故水複而山重。及岸懸而磴絕,
人迹之不到兮,反疑與夫仙通。
君生其地兮,宜神氣之所锺。
觀顔面之峭峭兮,其秀猶有山水之餘風。
憫斯民之無知兮,久鬼覆而仙蒙。
願窮探兮遠覽,究非是之所從。
因高言而大唱,一洗世之昏聾。
唐代·王令的简介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王令共有诗(306篇)
明代:
黎民表
飞步上㠝岏,星辰渐可扪。一山浮海至,五岭此峰尊。
元气回阴洞,丹霞辟妙门。从来尘劫外,别自有乾坤。
飛步上㠝岏,星辰漸可扪。一山浮海至,五嶺此峰尊。
元氣回陰洞,丹霞辟妙門。從來塵劫外,别自有乾坤。
明代:
唐寅
破布衫巾破布裙,逢人便说会烧银。
君何不烧自家用,何必苦心送给人。
破布衫巾破布裙,逢人便說會燒銀。
君何不燒自家用,何必苦心送給人。
宋代:
武衍
月冷江空夜气浓,桂行飞下广庭风。
不知何处神仙过,鹤唳数声烟霭中。
月冷江空夜氣濃,桂行飛下廣庭風。
不知何處神仙過,鶴唳數聲煙霭中。
明代:
何巩道
未得理归棹,还栖江上楼。钟疏遥隔水,寒浅尚疑秋。
月色从今满,江声自古流。夜乌啼不住,知是宿城头。
未得理歸棹,還栖江上樓。鐘疏遙隔水,寒淺尚疑秋。
月色從今滿,江聲自古流。夜烏啼不住,知是宿城頭。
宋代:
王庭圭
闻说学诗如学仙,怪来诗思渺无边。自怜犹裹痴人骨,岂意妄得麻姑鞭。
曾似千军初入阵,清于三峡夜流泉。只今老钝无新语,枫落吴江恐误传。
聞說學詩如學仙,怪來詩思渺無邊。自憐猶裹癡人骨,豈意妄得麻姑鞭。
曾似千軍初入陣,清于三峽夜流泉。隻今老鈍無新語,楓落吳江恐誤傳。
清代:
樊增祥
卿认双星错。是天边、参商两点,命宫牢坐。暂学鹊桥牛女样,转眼南箕扇簸。
似沟水、东西都可。长念观音经一卷,雪衣娘、开了雕笼锁。
卿認雙星錯。是天邊、參商兩點,命宮牢坐。暫學鵲橋牛女樣,轉眼南箕扇簸。
似溝水、東西都可。長念觀音經一卷,雪衣娘、開了雕籠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