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史
词语解释
外史[ wài shǐ ]
⒈ 指野史、杂史和以描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之类,如《儒林外史》
英unofficial history;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官名。掌管宣布京畿以外地区的王令、四方地志等。
引《周礼·春官·大宗伯》:“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自当时之诸侯,国各有史,一言一动,罔不毕载。故四方之志,外史掌之。”
清 黄遵宪 《三哀诗》:“我已外史达,人实高阁置。”
⒉ 指稗史及某些旧小说。如旧题 汉 黄宪 的《天禄阁外史》、 清 吴敬梓 的《儒林外史》。
⒊ 旧时文人常用作别号。如 元 张雨 称 句曲外史,清 恽格 称 白云外史。
国语辞典
外史[ wài shǐ ]
⒈ 非正史,大抵为琐记及小说之类。如《儒林外史》。
近别史
⒉ 文人常以此作为雅号。
引《明史·卷二八五·文苑传一·赵埙传》:「入见,赐之宴,赋诗称旨,除广信教授,自号荣阳外史。」
⒊ 职官名。职掌记录王者下达于京畿外的命令,并掌理四方邦国志书,三皇五帝的典籍 。
最近近义词查询:
相像的近义词(xiāng xiàng)
晃动的近义词(huàng dòng)
呈现的近义词(chéng xiàn)
人山人海的近义词(rén shān rén hǎi)
选取的近义词(xuǎn qǔ)
彼此的近义词(bǐ cǐ)
生机的近义词(shēng jī)
反映的近义词(fǎn yìng)
地方官的近义词(dì fāng guān)
美满的近义词(měi mǎn)
依次的近义词(yī cì)
模样的近义词(mú yàng)
充实的近义词(chōng shí)
帮忙的近义词(bāng máng)
坚决的近义词(jiān jué)
安宁的近义词(ān níng)
陪同的近义词(péi tóng)
应用的近义词(yìng yòng)
安心的近义词(ān xīn)
连年的近义词(lián nián)
合谋的近义词(hé móu)
尽是的近义词(jìn shì)
离合的近义词(lí hé)
任职的近义词(rèn zhí)
同伙的近义词(tóng huǒ)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