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
词语解释
选举[ xuǎn jǔ ]
⒈ 选取任用贤才。
例选举总统。
英elect;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指选拔举用贤能。自 隋 以后,分为二途:举士属礼部,包括考试与学校;举官属吏部,掌管铨选与考绩。正史自新、旧《唐书》以下至《明史》皆有《选举志》。
引《文子·上义》:“仁义足以怀天下之民,事业足以当天下之急,选举足以得贤士之心,谋虑足以决轻重之权,此上义之道也。”
《北史·牛弘传》:“弘 在吏部,先德行后文才,务在审慎…… 隋 之选举,於斯为最,时论服 弘 识度之远。”
宋 苏轼 《省试宗室策问》:“先帝独见远览,恩义并用,增修教养之法,肇开选举之路,盖十有餘年矣。”
严复 《原强》:“欲讲实学,非易立选举之法则,开用人之涂,而废八股、试帖、策论诸制科不可。”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下》:“梅福 有言:不循伯者之道,欲以 三代 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 伯乐 之图,求騏驥於市也。”
⒉ 用投票或举手等表决方式选出代表或负责人。
引郑观应 《盛世危言·公举》:“考各国议员选举之例,为民主、君民共主等国最重之典章。”
沈从文 《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大会上进行民主选举,我爸爸即刻成为当地要人了。”
浩然 《艳阳天》第一〇三章:“您真有两下了。往后选举,我看这个妇女主任得您当了。”
国语辞典
选举[ xuǎn jǔ ]
⒈ 择善而推举。
引《淮南子·兵略》:「选举足以得贤士之志,谋虑足以知强弱之势。」
近推选
反指定
⒉ 政治组织或社会团体,依规定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某种职位 的一种程序。
分字解释
造句
1.他强调,政治人物应为青年表率,“不能为选举教坏囝仔大小”,黄俊英讲话时,数度难过得无法言语,太太廖美津不时拥抱他的肩膀安慰他。
2.这次选举他俩此唱彼和,从中作弊。
3.*弯中时电子报综合报道说,*弯政坛每逢选举,光怪陆离的话题就层出不穷,其中的桃色纠纷,更是信口拈来比比皆是。
4.经过低谷、停办等层层风波后,进入第15个年头的“星姐选举”7月13日在长沙橘子洲启动初选,过千名妙龄少女顶着暴雨集体穿着比基尼亮相,争奇斗艳。
5.和我们今天在突尼斯和埃及看到的一样,1990年大规模的民主运动终结了艾尔沙德将军长达9年的*裁统治,军人短暂地控制过渡政府后,开始了一次次透明度不断提高的全国选举。
6.继续陷溺在这种耍小聪明、搞摆弄人选策略的做法中,国民党今年“五都”选举的前景不可能乐观得起来。
7.如果这两场选举连遭败绩,势将给明年4月的地方统一选举投下浓重的阴影。
8.这名政客十分不得人心,在选举中被选了下来。
9.民主选举结果出来了,班长的头衔他是没有指望了。
10.但无奈民进党*席苏贞昌宣示将以“反核公投”绑2014七合一选举后,不但蓝营反对就连绿营内部也是一片反对之声,甚至有人说他“头壳坏去”。
相关词语
- lǐ xuǎn里选
- tiāo xuǎn挑选
- jǔ dòng举动
- jǔ bàn举办
- wén xuǎn文选
- biān xuǎn编选
- xuǎn míng选名
- yī jǔ yī dòng一举一动
- xuǎn zé选择
- xuǎn qǔ选取
- xuǎn jǔ选举
- xuǎn jǔ选举
- shǒu xuǎn首选
- yí jǔ仪举
- jǔ wú yí cè举无遗策
- jié xuǎn节选
- xuǎn shǒu选手
- yì jǔ逸举
- píng xuǎn评选
- mín xuǎn民选
- yí jǔ移举
- xuǎn mín选民
- bǔ xuǎn补选
- jǔ bù shèng jǔ举不胜举
- xuǎn měi选美
- jǔ xíng举行
- yī jǔ一举
- xuǎn mín zhèng选民证
- yì jǔ义举
- jǔ shì举事
- jǔ mù举目
- jǔ yī fèi bǎi举一废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