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定国
词语解释
安邦定国[ ān bāng dìng guó ]
⒈ 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英bring peace and stability to the country;
引证解释
⒈ 使国家平安稳定。
引《三国演义》第三七回:“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拢,欲见 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耳。”
《再生缘》第六回:“似这等,才谓安邦定国人。”
太平天囯 杨秀清 《果然英雄》诗:“英雄盖世出凡尘, 天囯 人才萃聚均。拔地参天皆勇将,安邦定囯尽忠臣。”
国语辞典
安邦定国[ ān bāng dìng guó ]
⒈ 治理国家使稳固安定。也作「安邦治国」。
引《三国演义·第三七回》:「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耳。」
《东周列国志·第九七回》:「话说大梁人范雎字叔,有谈天说地之能,安邦定国之志。」
分字解释
造句
1., 说他有安邦定国之志我信,但他却无经天纬地之才。
2., 属下作为一名军人,觉得能驰骋疆场,安邦定国,大概就算有所为了吧。
3., 只字片语间可见,兼容并包的开阔胸襟,只字片语间,可见忧国忧民之情怀,只字片语间,可见其雄心,可见其胸有沟壑百万兵,安邦定国凌云志。
4., 东方云苦笑,就知道他不会放过他,那耿直的性子也不知是谁人教的,谁的情面都不给,偏那时很得先帝赏识,在驾崩前委以重任,命他协助她安邦定国。
5., 再者说,皇上下嫁公主于忠臣良将,乃历朝安邦定国之举,旁人的非议从何而说?依我之见,还是咱们向杨家提亲为是。
6., 清朝末年,内忧外患,国无宁日,人民渴望有安邦定国的志士出现,挽救民族的危亡。
7., 足下深知安邦定国之道,何在唇齿之戏哉!
8., 他虽然才华横溢,但还不足以安邦定国。
9., 抑知文官二百,人人有安邦定国之才;武将千员,个个有擎天跨海之勇!雄兵数万,势若天丁;威如猛虎,恰似一天星斗;固若铜城恍犹四海洪波,坚如铁柱。
10., 该小说讲述的是隋唐时期,在诸侯争霸、朝局动荡的大背景下,以一个流落江湖却武艺超群、率直随性的少女为代表的一群少年英侠征战沙场、安邦定国的故事。
相关词语
- guó yǒu国有
- yuē dìng约定
- ān mín bǎng安民榜
- guó zhōng zhī guó国中之国
- guó mín国民
- zhuì zhuì bù ān惴惴不安
- xié dìng协定
- ān mín安民
- guó huì shān国会山
- guó dū国都
- dìng diǎn定点
- guó yōu国忧
- wáng guó王国
- zhōng huá mín guó中华民国
- fù guó负国
- guó cè国策
- guó yǔ国语
- chì tǔ guó赤土国
- sān guó yǎn yì三国演义
- mín guó民国
- guó mín xìng国民性
- bù ān不安
- tiān fāng guó天方国
- bù dìng不定
- guó měi国美
- ān mín gào shì安民告示
- píng dìng平定
- ān gàn安干
- ān píng安平
- chū guó出国
- é dìng额定
- píng ān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