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ǐ

举止

拼音jǔ zhǐ
注音ㄐㄨˇ ㄓˇ

繁体舉止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举止[ jǔ zhǐ ]

⒈  指姿态和风度。

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后汉书·冯异传》
注意你的举止。
察其举止。——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bearing; manner; mien;

引证解释

⒈  举足。按,今本《左传·桓公十三年》作“举趾”。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引《左传·桓公十三年》:“莫嚣必败,举止高,心不固矣。”
颜师古 注:“止,足也。”

⒉  行动;举动。

晋 陶潜 《闲情赋》:“神仪嫵媚,举止详妍。”
唐 孟郊 《酒德》诗:“醉见异举止,醉闻异声音。”
清 侯方域 《马伶传》:“三年日侍 崑山 相国於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他便躲坐在屋角,静默的领略我们太太举止言笑的一切。”

国语辞典

举止[ jǔ zhǐ ]

⒈  言语行动。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举止外像,一些不差,就是神色里边,有些微不像处。」

行动

分字解释

※ "举止"的意思解释、举止是什么意思由中华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宋淇先生言谈举止常常带点矜持的关切和客气的隔阂另加孤傲的罗默契,林文月有一回在香港富丽酒店门口送别宋先生,她说她看着宋先生的背影不禁想哭。宋淇这样的器宇是六分往昔故园的教养四分西洋文化的陶铸。

2.所有的境界都是以心为引导者。心是主人,所有的境界都是由心造成的。假如一个人本着污秽的境界都是由心造成的。假如一个人本着污秽的心去言谈举止,那么苦恼便会立刻跟随他,宛如车轮紧随着挽牛的足蹄。

3.她和蔼,举止端庄。凡认识她的人都知道,她从不坐享其成。

4.大体来说,清意味着脱俗,一种在言谈举止上表现出高雅尊严的风度,同时它又指一种不拘小节,肃穆而不严厉的态度。

5.他那彬彬有礼的举止显出他是个绅士。

6.无论你心里怎么想,你的言谈举止都应该谦虚谨慎。在许多国家,任何形式的炫耀都会被视为粗鲁无礼。

7.他行为举止自然得体。

8.由于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举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举止才能维护法律。尼可罗·马基亚维利

9.心情的好坏也可以从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轻易地表露出来。拥有好心情的人,无论是从做事的态度还是脸部的表情都是积极和愉悦的,他们的笑声都带着爽朗与真诚。面对自己的心,我可以毫不畏惧地说“我有个好心情”!

10.她在聚会上的举止真不成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