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
词语解释
不识[ bù shí ]
⒈ 不知道,不认识。西周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不处理,不主持。识,通“职”。
引证解释
⒈ 不知道,不认识。
引《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⒉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
引《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国语辞典
不识[ bù shì ]
⒈ 不认识。
引《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孔融不识其人,不敢开门。」
《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却叫许明不须同往,都到村相遇,作为不识的样子。」
⒉ 不懂得、不明晓。
引《文选·曹植·送应氏诗二首之一》:「游子久不归,不识阡与陌。」
《文选·嵇康·养生论》:「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于旱苗者也。」
分字解释
造句
1.易嚣说罢停了一会便解开了咒语,薇莉安和詹姆斯并不是不识大体的人,詹姆斯经过这一系列的事情已经变得神经非常粗大了。
2.爷爷在旧社会因为家穷上不起学,不识一丁,是个睁眼瞎;解放后参加了识字班,学会了查字典,如今还经常看书读报呢。
3.这词儿定是你瞎编的,哪有这么,这么大胆、不识羞的。
4.乔治在追悼会上说笑话,大家都认为他太不识大体了。
5.你再这样不识抬举地得罪别人,只怕没人愿意和你做朋友。
6.如“钓鱼岛国有化、解禁日本自卫权、通过安保法”等一系列挑衅中国行为,而中国人却居危不思危,是敌不识敌,甚至怀有“国必游日,货必取日,邻必崇日”的心态。
7.他已表明拒绝你的帮忙,既然那么不识抬举,你又何必理他?
8.我拜托了好久,他才愿意见你,你居然一口回绝,真是不识抬举!
9.在日子七之前我了解,沉思的这技术是如此的简单以致于任何的孩子,否则甚至一个目不识丁的人能学习并且有效地练习它。
10.你为了一块不识时务的牛肉放我鸽子?
相关词语
- bù dà不大
- bù xiǎng不想
- bù gǎn不敢
- bù píng shēng不平生
- zhuì zhuì bù ān惴惴不安
- bù shēng bù xiǎng不声不响
- bù xiáng不详
- bù zhèng zhī fēng不正之风
- rèn shi认识
- bù gù不顾
- yì shí意识
- bù dòng shēng sè不动声色
- jiàn suǒ bù jiàn见所不见
- bù guǎn不管
- bù xiàng不像
- bù dòng zūn不动尊
- bù duàn不断
- bù róng不容
- bù hǎo yì sī不好意思
- bù suàn不算
- bù ān不安
- bù lǐ cǎi不理睬
- bù dìng不定
- hé bù何不
- yī yī bù shě依依不舍
- bù xǔ不许
- bù lùn不论
- bù xiàng不象
- bù kě bì miǎn不可避免
- bù dé不得
- bù fǎ不法
- bù shí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