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教不改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屡:多次;一次又一次;教:教育。经过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也作“累教不改”。
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 戮子》:“嘉靖末年,新郑故都御史高捷,有子不才,屡戒不俊,因手刃之。”
例子犯错误的人,出岔子极少数坚持错误、屡教不改的以外,大多数是可以改正的。(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基础信息
拼音lǚ jiào bù gǎi
注音ㄌㄩˇ ㄐ一ㄠˋ ㄅㄨˋ ㄍㄞˇ
繁体屢教不改
正音“教”,不能读作“jiāo”。
感情屡教不改是贬义词。
用法复句式;作定语;含贬义。
辨形“屡”,不能写作“缕”。
谜语讲课老一套
近义词执迷不悟、死不悔改、累教不改
反义词浪子回头、幡然悔悟
英语refuse to mend one's ways despite of repeated admonition
俄语неисправимый
日语何度戒(いまし)めても改(あらた)めない
德语unverbesserlich sein(sich nicht bessern wollen)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畏首畏尾(意思解释)
- 初生之犊不畏虎(意思解释)
- 悬而未决(意思解释)
- 同病相怜(意思解释)
-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意思解释)
- 疑邻盗斧(意思解释)
- 大惑不解(意思解释)
- 压岁钱(意思解释)
- 春山如笑(意思解释)
- 土木形骸(意思解释)
- 安步当车(意思解释)
- 一场空(意思解释)
- 飞檐走壁(意思解释)
- 海底捞月(意思解释)
- 鸿儒硕学(意思解释)
- 本末倒置(意思解释)
- 气吞牛斗(意思解释)
- 欺善怕恶(意思解释)
- 孝子贤孙(意思解释)
- 敢不承命(意思解释)
- 事与愿违(意思解释)
- 错落有致(意思解释)
- 不在话下(意思解释)
- 满面春风(意思解释)
- 移日卜夜(意思解释)
- 是非曲直(意思解释)
- 张徨失措(意思解释)
- 甘拜下风(意思解释)
※ 屡教不改的意思解释、屡教不改是什么意思由超级国文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轮扁斫轮 | 轮扁:春秋时齐国有名的的造车工人;斫轮: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指精湛的技艺。 |
失败是成功之母 | 母:先导,根源。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就能取得胜利。 |
黄台之瓜 | 黄台:指《黄台瓜辞》,为唐李贤所作,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比喻不堪再摘。 |
严刑峻法 | 峻:严酷。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
长江后浪推前浪 | 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 |
乐道好古 | 以守道为乐,喜爱古制。 |
平淡无奇 | 奇:特殊。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显著的、出色的地方。 |
兵荒马乱 | 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
喔咿儒睨 | 儒睨:强笑的样子。形容老着脸皮,强作欢颜。 |
官僚主义 | 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 |
结驷连骑 | 随从、车马众多。形容排场阔绰。 |
火烛银花 | 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
折臂三公 | 晋代的羊枯,曾坠马折断手臂,官至三公。指贵官堕马。 |
目眩心花 | 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缭乱,心神迷乱。 |
饭囊酒瓮 | 比喻只会吃饭喝酒,不会做事的人。 |
不置可否 |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
半夜三更 | 三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子时为三更;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
恶醉强酒 | 强:硬要。怕醉却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
分工合作 | 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
绵里藏针 |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
打退堂鼓 |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
图穷匕见 |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
进进出出 | 走进走出,穿进穿出。 |
一览无余 | 览:看。余:剩余。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 |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
天下为一 | 一:统一。指国家统一 |
惊心悼胆 | 悼:战栗。形容恐惧到极点。 |
牛衣对泣 | 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