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出家的成语故事

拼音bàn lù chū jiā
基本解释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半路出家的典故
宋朝皇帝在昊天寺上香敬佛遇辽兵围困,杨令公率七个儿子前来救驾,其中三个儿子战亡,一个下落不明。后在伐辽战争中遭元帅潘仁美陷害,杨家只杨六郎幸存,在归途中,杨五郎因当年战败出家当和尚挺身而出救了杨六郎。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半路出家)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低声下气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这里只苦了袭人,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 |
喜笑颜开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又行了两日,方到常山,径入府中,拜谒颜太守。故人相见,喜笑颜开。” |
齐头并进 | 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实事求是,循序前进,齐头并进,迎头赶上。” |
黄台之瓜 | 《新唐书·承天皇帝倓传》:“贤终日忧惕,每侍上,不敢有言,乃作乐章,使工歌之。其言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云可,四摘抱蔓归。’” |
将计就计 | 元 李文蔚《张子房圯桥进履》:“将计就计,不好则说是好。” |
翩翩起舞 | 唐 李白《高句骊》:“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章:“千锤打锣,一锤定音——队长,你就决定吧。” |
故步不离 | 清·张履祥《与陈乾初书》:“学者凡事执一时之偶见,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无所进步,是以故步不离耳。” |
目不忍见 | 《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 |
咄咄逼人 | 晋 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