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下为己任的成语故事

拼音yǐ tiān xià wéi jǐ rèn
基本解释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出处《南史 孔休源传》:“休源风范强正,明练政体,常以天下为己任。”
以天下为己任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到排挤,只好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在卫国也没得到卫灵公的重视,他努力推销他的仁政,得不到当权者的认同,只好再次启程,在去匡城的途中感慨自己以天下为己任,到了花甲之年还在奔波,没有一个安身之所。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以天下为己任)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度外之人 | 《三国志·魏志·杨阜传》:“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 |
身无分文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他现在是身无分文,靠那好心肠的女店主借钱度日。” |
心有余而力不足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
经文纬武 | 唐 许敬宗《定宗庙乐议》:“虽复圣迹神功,不可得而窥测,经文纬武,敢有寄于名言。” |
想望丰采 | 《明史·冯琦传》:“数陈谠论,中外想望丰采,帝亦深眷倚。” |
刻骨铭心 |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
如法炮制 | 宋 释晓莹《罗湖野录》第四卷:“若克依此书,明药之体性,又须解如法炮制。” |
谦受益,满招损 | 明·沈采《千金记·延访》:“谦受益,满招损。” |
止沸益薪 | 明·李贽《为黄安二上人书》之三:“对高洁人谈高洁,已为止沸益薪,况高洁十倍哉!” |
敷衍了事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不但上宪跟前兄弟无以交代,就连着老哥们也不好看,好像我们敷衍了事,不肯出力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