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而不和的成语故事


倡而不和

拼音chàng ér bù hè

基本解释倡:同“唱”。和:响应。领唱无人应和。形容有人领导,但无人响应的冷清局面。

出处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倡而不和,意而不戴。”


暂未找到成语倡而不和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倡而不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金戈铁马 《新五代史 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疚心疾首 唐 崔锷《内寺伯朱夫人赵氏合袝志》:“以嗣子奉命鸡林,三岁然复,疚心疾首,亦时礼念,冥期佑助。”
致远恐泥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铁郭金城 清·冯桂芬《公启曾协揆》:“大军一至,朽珠枯木亦助声威;大军不至,则铁郭金城将沦灰烬。”
自力更生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
走马观花 唐 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刻骨铭心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难以置信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当真把我的名字牵连到这个不名誉的嫌疑上面,一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气充志骄 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遂合诸侯于嘉陵,气充志骄,淫侈无度。”
雪兆丰年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古人云:‘雪兆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