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虢取虞的成语故事


灭虢取虞

拼音miè guó qǔ yú

基本解释比喻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等灭掉甲国后再灭乙国。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5回:“今先定西蜀,乘顺流之势,水陆并进,并吞东吴,此‘灭虢取虞’之道也。”


灭虢取虞的典故

春秋时期,鲁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晋献公根据大臣荀息的计谋,用玉石和宝马贿赂虞国国君,达到借道虞国出兵攻打虢国的目的。虞王不听大臣宫之奇的忠告,让晋国借道。晋灭虢三年后,又回师灭掉虞国。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灭虢取虞)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闻声相思 《鬼谷子·内揵》:“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物美价廉 清 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十回:“苏州有个朋友写信来,要印一部书。久仰贵局的价廉物美,所以特来求教。”
出师无名 《新唐书·东夷传·高丽》:“莫离支杀君,虐用其下如檴阱,怨痛溢道,我出师无名哉?”
旦夕之间 汉·无名氏《焦仲卿妻》:“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顺口溜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六章:“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几句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眼下的形势:上面放,下面望,中间有些顶门杠!”
纵横开合 柯灵《向拓荒者致敬》:“这些文学的核心是迫切的现实感,而笔锋所至,纵横开合,娓娓而谈,从历史掌故……直至民间说唱与绘画。”
言而无信 《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万无一失 汉 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顾影弄姿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二姊葛氏,为人狡黠善辨,顾影弄姿,貌不及江城,而悍妒忌与埒。姊妹相逢无他语,惟各以阃威自鸣得意。”
夷为平地 孙犁《我的绿色书》:“为了方便,把假山、小河,夷为平地,抹上洋灰,使它寸草不生,成了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