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小草的成语故事


出山小草

拼音chū shān xiǎo cǎo

基本解释出山:从山里出来;小草:植物。比喻隐士出来做官。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


出山小草的典故

东晋时期,谢安从隐居的东山出来在司马桓温那里做小官,一个人送草药给桓温。桓温拿出远志草问谢安为什么它有两个名字。谢安一时没有回答。参军郝隆说该药在山里叫“远志”,出山就是“小草”,谢安听了,十分惭愧。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出山小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女娲补天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吸血鬼
普天同庆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百猥颁厚赉。”
先声夺人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鬼烂神焦 唐 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
无时无刻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却像掉了一件东西的,无时无刻不在心上。”
如法炮制 宋 释晓莹《罗湖野录》第四卷:“若克依此书,明药之体性,又须解如法炮制。”
故步不离 清·张履祥《与陈乾初书》:“学者凡事执一时之偶见,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无所进步,是以故步不离耳。”
临危受命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倒悬之危 《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