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然自乐的成语故事


怡然自乐

拼音yí rán zì lè

基本解释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出处晋 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暂未找到成语怡然自乐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怡然自乐)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殊途同归 《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冠履倒置 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第22卷:“明宗之于强藩已多所包容,不能制驭矣。至石晋尤甚,几有冠履倒置之势。”
居重驭轻 宋·俞文豹《吹剑录外集》:“故自三代、秦、汉迄我朝,皆以兵得天下,人主皆亲历行阵,习知武事,知居重驭轻之势。”
多谋善虑 清·李渔《凰求凤·画策》:“你是个多谋善虑之人,何不替我筹度一番,行了这个方便也好。”
歇斯底里 茅盾《严霜下的梦》:“我听见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见许多狼,张开了锯样的尖嘴,在撕碎美丽的身体。”
先声夺人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争先恐后 明 屠勋《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
庖丁解牛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多情善感 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永垂不朽 《魏书 高祖纪下》:“虽不足纲范万度,永垂不朽,且可释滞目前,厘整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