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
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
隔靴搔痒 |
隔着靴子挠痒痒。原为禅宗用语;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未能悟境触机。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不中肯;不贴切;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 |
百川归海 |
百川:泛指大小江河。所有江河最终都流入大海。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 |
忧喜交集 |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前瞻后顾 |
同“瞻前顾后”。看看前再看看后。有时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 |
心灰意冷 |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
投石问路 |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
不费吹灰之力 |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
见危致命 |
见“见危授命”。 |
鸿儒硕学 |
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
发号施令 |
发、施:发布;下达;号:号令、命令。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进行指挥。 |
共商国是 |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
春光明媚 |
明媚:鲜艳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 |
纵横天下 |
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学而优则仕 |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
天下第一 |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
男大当婚 |
指男子成年后要娶亲成家。 |
匪夷所思 |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
万变不离其宗 |
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
为虎作伥 |
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这种鬼叫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
金玉满堂 |
金、玉:黄金和美玉。指黄金宝石满堂都是。形容财富之多。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学。 |
骂骂咧咧 |
指在说话中夹杂着骂人的话 |
精兵强将 |
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
西学东渐 |
渐:流入。西方的各种学说向东方流传。 |
拳头产品 |
比喻企业特有的、别人难以胜过的看家产品 |
政通人和 |
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