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柳
词语解释
折柳[ zhé liǔ ]
⒈ 汉朝长安,凡送客至灞桥,常折柳枝相赠。后用来代指送别。
例折柳赠相知。
⒉ 古乐曲《折杨柳》,多为怀念之作。
例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引证解释
⒈ 折取柳枝。语出《三辅黄图·桥》:“霸桥 在 长安 东,跨水作桥。
引汉 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后多用为赠别或送别之词。 唐 权德舆 《送陆太祝》诗:“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暗怜衣带,不胜折柳之怀。”
⒉ 古乐曲名。 《折杨柳》曲的省称。多用以惜别怀远。参见“折杨柳”。
引《文苑英华》卷一二六引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已寤歌於《折柳》,復行吟而《採莲》。”
唐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袁郊 《甘泽谣·许云封》:“《折柳》传情,悲 玉关 之戍客。”
姚鵷鶵 《王建章挽诗》:“《阳关》《折柳》凄迷别,行卷题诗醉醒间。”
⒊ 后因以“折柳”代指篱笆。比喻最脆弱的防守设备。
引《诗·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毛 传:“柳,柔脆之木;樊,藩也。折柳以为藩,无益於禁矣。”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大 楚 带甲百万,而有振槁之脆;强 秦 殽 函 袭嶮,而无折柳之固。”
国语辞典
折柳[ zhé liǔ ]
⒈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有座灞桥,古人饯送友朋至此,常折柳赠别,以表达依依之情。见《三辅黄图·卷六·桥》。后用以借指送别或饯行。
引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三折》:「谩向燕河还折柳。死别共生离,一旦休!」
近别离 分别 分袂
⒉ 乐曲名。属横吹曲。传说汉朝张骞从西域传入德摩诃兜勒曲,李延年因之作新声二十八解而成,为军乐。魏晋时古辞亡佚。南朝梁、陈以后多用为伤春怀别,思念远人之辞。曲调忧伤悲凉。
最近近义词查询:
适当的近义词(shì dàng)
白痴的近义词(bái chī)
平局的近义词(píng jú)
同志的近义词(tóng zhì)
给予的近义词(jǐ yǔ)
彻里彻外的近义词(chè lǐ chè wài)
吾辈的近义词(wú bèi)
流露的近义词(liú lù)
老婆的近义词(lǎo pó)
微乎其微的近义词(wēi hū qí wēi)
甜美的近义词(tián měi)
大路的近义词(dà lù)
体裁的近义词(tǐ cái)
口气的近义词(kǒu qì)
切切的近义词(qiè qiè)
人民的近义词(rén mín)
安置的近义词(ān zhì)
提及的近义词(tí jí)
演奏的近义词(yǎn zòu)
暗杀的近义词(àn shā)
佛教的近义词(fó jiào)
终于的近义词(zhōng yú)
年景的近义词(nián jǐng)
是非的近义词(shì fēi)
过期的近义词(guò qī)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
相关成语
- ǒu xīn呕心
- gǔ xiāng duàn古香缎
- zhèi xiē zǐ这些子
- shàn dā dā dì讪答答地
- chè dǐ彻底
- xián dōng贤东
- jǐng zhǎng警长
- zào fǎng造访
- shào nián fàn少年犯
- fēi fēi xiǎng非非想
- fēng chuī cǎo dòng风吹草动
- shěn dōng yáng沈东阳
- tiān gān天干
- jié mù pái节目牌
- shī sè失色
- guāng shù光束
- tǔ zhōng土中
- tóng tuó cǎo mǎng铜驼草莽
- xiǎo yí小遗
- huà qī化期
- xiāo dú消毒
- zhǐ néng只能
- guāng huǒ光火
- jiāng lǐ将理